高效燃燒是影響生物質鍋爐熱效率的重要因素。生物質蒸汽鍋爐高效燃燒的“三強”理論包括以下幾個方面:增強燃燒的初始階段、提升高溫煙氣與燃料之間的對流換熱效果,以及在燃料燃燒過程中,確保還原氣氛的高濃度聚集。具體內容如下:
一、加強燃燒的起始階段
進料
生物質燃料進入爐膛的步是進行干燥和吸熱,第二步是燃料的熱解和揮發物的釋放。在這一階段,需要確保燃料的干燥程度和均勻性,同時保持爐膛溫度和空氣預熱器出口溫度在較高水平,點火時的送風一般不宜過大。
燃料著火
揮發分在燃點溫度下持續釋放明亮的火焰,此時的化學反應速率足夠快,能夠確保溫度迅速上升,使燃料能夠迅速點燃并保持高強度燃燒。
燃燒階段
在足夠高的溫度下,燃料與氧氣發生劇烈的氧化還原反應,此時燃燒速率非常迅速。在這個階段,80%的碳性活化物質已經燃燒殆盡。這個反應主要發生在爐排的前中部,并且需要大量的空氣來支持燃燒,這一區域被稱為受熱面輻射區的核心燃燒區域。
燃盡階段
在二次風口以上和三級過熱器之前,利用爐膛的長度,使20%的可燃物質在對流區域繼續燃燒,直至完全燃盡。
二、增強高溫煙氣與燃料之間的對流換熱效果。
1、如果爐膛核心區的溫度達到1000℃,那么二次風口以上的溫度會迅速降到800℃以下。這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:一是水冷壁對熱量的吸收;二是火焰的剛性減弱;三是二次風的降溫效應;四是漏風及其他因素的影響。
2、燃料的均勻性和細碎度必須確保與氧氣有大面積的快速接觸,以提高化學反應的速率。著火時間與顆粒度成正比,淺層著火始于輕質燃料,隨后迅速過渡到硬質燃料,形成核心燃燒環境。
3、一次風能夠確保燃料的脈動、干燥和氣化,而二次風則迅速迎合火焰進入,從而形成一個穩定的熱流區域,營造良好的燃燒環境。
4、熱力溫度越高,氧氣供給越及時和充足,燃燒速度就會加快,導致爐內出現高溫擴散燃燒現象。
三、增強燃料燃燒過程中的還原氣氛濃度集聚。
1、生物質的燃燒、熱解和氣化過程中會生成一氧化碳和氮氧化合物。這些可燃氣體需要保持在較高濃度下,隨著溫度的升高,氣體的活化分解速度加快,燃燒也會更加完全。燃料氣流的濃度會影響顆粒之間的相互作用,濃度效應在點燃過程中發揮著重要作用。在燃料濃縮的環境中,著火溫度可以降低至250℃。
2、通過使用二次風和燃盡風,將這些還原性氣體集中在一個高溫區域,并迅速點燃。燃料的燃燒過程,即加熱、分解、游離、聚集和徹底燃燒,是一個質量傳遞的過程,通常在2秒內完成。
3、熱量與燃燒速率之間存在著熱力平衡的關系,這被稱為生物質燃燒的熱力學特性。通常通過實驗室中的強烈攪拌模型進行說明。